【原】行为管理:观察都要开始了,这5步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 个人图书馆-wishseven

我们只能管理到我们看得见的事物,而要管理一些看不见的事物,这确


(资料图)

我们只能管理到我们看得见的事物,

而要管理一些看不见的事物,这确实是一个挑战!

而对于行为管理也是如此!

所以要管理好行为,首先就是要能去观察到行为!

那么是不是我们现在就直接去观察行为呢?

先别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只会让你事半功倍,观察效率和效果都大大增加!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要做好一个行为观察,要经过哪些准备工作呢?

第一步:明确观察主体

在进行行为观察之前,我们首要就需要去明确这个行为产生的主体是什么,在公司进行行为观察的主体可以是具体的一个部门、也可以是具体的某一个流程,还可能是某一个项目,只有明确了主体,才有了观察的聚焦点。

第二步:明确细分工作

针对不同的观察主体,还需要将主体进一步进行细分拆解,拆解到一项项具体的工作或者某一个段的流程环节,这是因为主体往往会很大,如果直接进行观察,势必会是泛泛而看,没有针对性,而将其拆分到一些具体工作或者某一个人之后,就会使得观察能够具体,并且针对性更强,给出的建议也更加有效!

第三步:明确关键行为

根据上篇:就靠这三点,管理行为事半功倍!》" data-itemshowtype="0" tab="innerlink"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data-linktype="2">《行为管理<三>:就靠这三点,管理行为事半功倍!》介绍,其实80%的问题都是由20%的关键行为导致,因此在具体工作或某个人的观察中,我们除了全面观察行为以外,更需要识别出并重点关注20%的关键行为,就需要从涉及到安全、涉及到公司影响、涉及到客户的这些关键行为入手,去找出这些关键行为,让观察更加高效!

第四步:明确行为描述

当然光只是明确行为还不行,还必须对行为进行细致的描述,将行为细致到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使用工具,通过文字准确地描述出来,并且将最后描述出的内容与实际操作者进行确认,询问是否有问题或遗漏,避免在后面根据这些描述进行观察时,出现不必要的争执!

第五步:明确判断依据

另外在行为观察之前,对于行为是否正确、合适,还需要结合该工作任务、公司要求、客户需求给出明确的判断依据,避免在观察的过程中出现摸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判断,要针对行为给出: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的答复。另外就是可以根据列出的依据,便于在观察过程中除了发现问题,还能根据依据告诉员工问题出在哪,并指导其修正。

以上五步就是在进行行为观察之前需要明确和准备好的,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才能让行为观察能够更加聚焦、更加明确、更加有针对性和建设性。

下面就通过一个例子来介绍一下为什么要通过五步来进行行为观察的准备工作!

下面是一个电子厂的普通操作,首先就是要明确观察主体,这里以总装线为例;其次是明确细分工作,这里就是找到总装线上的一个岗位:螺丝装配工序;第三就是明确关键行为,这里就是佩戴手套,避免划伤零件,造成不良;第四步明确行为描述,主要就是通过标准作业指导书来对每一步的操作进行细化,明确;最后一步就是明确判断依据,这里其实就是是否佩戴手套,手套是否干净,由于没有找到相应图片,只是找了一张类似的判断示意图,大家可以进行参考!

通过上述这个例子,相信大家能够更加系统地了解了行为观察前的五步准备活动吧!

今天重点如下:

第一点:开始行为观察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第二点:5个明确,从大到小,做好观察前的准备!

END

拓展分享

行为管理<一>:你认识的“行为”和这里讲的可能不一样哦

行为管理<二>:又是一个ABC方法,这个可不是你常用的哦!

行为管理<三>:就靠这三点,管理行为事半功倍!

点个在看 你最好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