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如何解雇员工_天天热消息
2023-05-31 08:51:20
来源:
凤凰网
昨晚,一位上海朋友问我“日本企业有没有裁员?如何解雇员工?”我跟他
昨晚,一位上海朋友问我“日本企业有没有裁员?如何解雇员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跟他聊了好久,今天把这一聊的内容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三年疫情,日本破产企业是否很多?其实很少,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最少记录。
理论上应该增加,为什么反而减少了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政府通过现金直接补贴和政府提供担保实施无息长期贷款等方式,帮中小企业度过了难关。譬如,紧急状态期间,政府承担小企业员工70%的工资、直接对小企业提供100-300万日元(约5-15万元人民币)不等的现金救济,甚至承担6成的房租。政府提供担保,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最长还款期可达10年的无息贷款等。
第二,日本企业大多坚持的是“蓄水经营”的原则,尤其是不少大企业内部的现金留存,可以支撑企业几年不挣一分钱而不倒。
但是,日本在2022年度,还是有不少企业倒闭。根据帝国数据库公司的调查统计,负债1000万日元(约50万元人民币)的破产企业,日本全国共有6376家,比2021年增加了361家,负债总额达到2万3723亿日元(约1201亿元人民币)。
帝国数据库公司的分析称,这些破产企业中,服务业企业最多。破产的最多原因,是因为销售不振、出口减少、资金回收困难、不良债权累积、行业低迷等。还有不少家族经营型企业因为经营者的死亡、后继无人而破产。
企业破产,就涉及员工失业的问题。帝国数据库的调查称,6000余家破产企业所涉及的员工总数为11万7532人。
那么,日本是如何处理破产企业的债务问题?
日本有两个法定原则:
第一,由法院指定财产管理人,统一清算债务和指定赔偿计划,个人债权者与税务局、银行享受同等的债权权益,银行和税务局不得在企业宣告破产后擅自扣押企业存款冲抵贷款和税金。
第二,清算之后的企业财产,首先确保员工工资的补偿,其次才是债权人的补偿。
但是,企业破产后,员工遭到解雇,只要是缴纳规定税金的,都可以从政府机构领取到为期一年的失业救济金,一般为原工资的70%。基本上,失业员工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这几年,日本没有大中型企业突然实施规模性裁员的消息。但是,计划性裁员的企业有,其中最多的是银行。
因为ATM机和网络银行的普及,银行的营业网点越来越少,因此,银行已经从香喷喷的馍馍开始沦为“臭豆腐”。疫情之前,日本各大银行都宣布了计划性裁员方案,裁员规模在5000-1万人左右。
日本的“计划性裁员”的实施方法,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 以高额的补偿金,鼓励一些员工提前离职退休。
第二, 减少新员工的雇用,实施减法性的自然减员。
第三,分流一些有管理能力的员工去贷款金额较多的企业工作,几年后变成这些企业的员工。
日本企业实施计划性裁员的时间,一般长达5年,基本上通过内部消化的方式,实施员工人数的减少。
日本的劳动法是保护员工,而不是保护“资本家”。所以,日本公司要解雇一名正式员工,往往比较谨慎。
首先,裁员的决定必须经过充分的考虑和讨论。企业不能仅因为个别员工的表现不佳或行为问题就轻易解雇员工。他们必须首先提供辅导和改正的机会。这既体现了日本文化中的耐心和理解,也符合其劳动法规定。
对于因经济原因或公司重组需要裁员的情况,企业必须证明裁员是绝对必要的,且无其他更合适的选择。企业不能只因为想降低成本就裁员。他们需要向劳动监察机构或法院证明裁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裁员过程中,公平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企业不能基于主观偏见裁员,例如因为性别、年龄、民族、宗教、政治立场、身体条件等原因。他们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年限、家庭状况等因素,以确保裁员的公平性。
除了这些,日本的劳动法还要求雇主在解雇员工前,必须提前30天通知员工,或者支付相当于30天工资的赔偿金。这旨在给员工提供一定的缓冲时间,让他们有机会找到新的工作。同时,员工要辞职的话,也必须提前30天通知公司。
大企业要实施规模性裁员,必须过好工会这一关。日本企业的工会在裁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代表员工进行集体谈判,争取更好的待遇和保障;提供法律支持和咨询;以及帮助被裁员工找到新的工作机会。在必要时,他们也可能组织罢工等抗议活动,以抵抗不公平或不合理的裁员行为。所以,日本大企业要裁员,首先必须要与工会协商,与工会达成一致的意见,不然会很麻烦,因为日本大企业的工会不属于企业的一个部门,而是属于代表员工利益的一个独立的存在。
如果员工或工会认为企业解雇员工的决定是不合法或不公正的,他们可以向政府的劳动监督署或法院提出申诉。如果申诉成功,企业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赔偿金,或者撤销裁员决定。
日本企业的裁员过程既要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和生存压力,同时也必须尊重和保护员工的权益。所以,在日本,解雇员工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裁员过程必须体现日本社会对公平、尊重和责任的重视。总之,解雇一名员工,必须做到双方的“心平气和”,做到相互理解与尊重,而不是粗暴的“明天别来!”不然,企业经营者会吃官司。
[责任编辑:]
网罗天下
推荐内容
- 赵探长晒南苏丹训练视频 个个身高腿长&投篮精准 a>
- 神火股份上半年净利润27.39亿元 收购云南神火股权提升竞争力 a>
- 美国华人妈妈,正在批量制造谷爱凌 a>
- 奇思妙想的座驾精灵又来了 广汽丰田2023座驾精灵CSO创想营正式开营 a>
- tari 50游戏包或登陆Xbox、PlayStation和Switch a>
- 睡觉时手机在枕边充电有多危险?网上不少科普,但实际情况更复杂 a>
- 外墙脱落频伤人何解 a>
- 万祥科技8月22日快速回调 a>
- 巧取地下水 凉风徐徐来 “绿色空调”节能更怡人 a>
- 宝泰隆(601011):8月21日北向资金减持42.3万股 a>
-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优秀1000字作文 a>
- 武汉城市圈发展现状(新界定的武汉都市圈让武汉发展有两种变化 a>
- 深化合作 共同发展——八钢公司与金风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a>
- 如何做一个满分的“中考家长” a>
- LPR调降点评:非对称降息 维护银行净息差 a>
- “体育渣”变世界冠军,这个小姑娘太酷了! a>
- 辰字的含义是什么 a>
- 收评:两市缩量调整沪指跌1.24% 环保板块持续活跃 a>
- 美俄日丹4国宇航员本周将共同飞赴国际空间站 驻留半年 a>
- 北路智控:井下巡检机器人目前在部分场景下已经实现了订单 a>